12月3日,心理学院与社会科学处联合举办“学习前沿研究:记忆与元记忆论坛”。社会科学处处长白冰和心理学院党委书记程琪在开幕式上致辞,开幕式由项目负责人心理学院姜英杰教授主持。心理学院院长盖笑松教授出席了闭幕式。
本次会议邀请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英国约克大学心理学系、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学院、西南大学心理学部等单位高水平专家学者,分享人类记忆与元记忆的认知和神经机制以及记忆研究如何促进人类学习等方面的前沿研究成果,研讨未来研究方向,深化对相关领域前沿问题的理解,进一步推进心理科学在教育中的应用。
论坛首场报告由美国著名认知科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实验心理学家联合会前主席、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心理学系Robert A. Bjork教授以“On the difficulty, and increasing importance, of becoming a maximally effective learner—online and offline”为题开启。分享记忆与学习规律的科学发现,阐释学习者高效记忆的条件和规律,为教学中选择促进学生记忆的高效教学方法提供实证支持。报告之后,中科院心理所副所长刘勋主持论坛的第一场讨论,主题为“How to become a more effective learner?”。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心理学系教授Elizabeth Ligon Bjork、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薛贵、beat365官网在线心理学院教师与学生代表等与Robert A. Bjork教授展开了讨论。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薛贵的“记忆个体差异的神经机制”报告分享了记忆神经机制的发现,学习时的神经表征相似性可以预测记忆能力,记忆还受材料表征维度、个体与群体神经活动一致性的影响;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部长罗良教授“元记忆的认知机制:研究进展与面临挑战”报告介绍了元记忆的认知机制及研究进展和贝叶斯推理模型;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陈琦的“人类适应性学习:预期误差驱动学习的认知与计算机制”的报告介绍了结合计算模型、多种神经影像学技术以及神经调控技术发现的预期误差驱动学习的不同层级以及人类适应性学习的规律;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蒋毅的“社会性注意的特异性认知神经机制”报告介绍了社会性线索调节注意的认知规律,指出多种社会线索均能诱发独特的反射性注意定向效应;浙江大学长聘教授陈辉教授的“一种新的记忆选择模式:工作记忆对注意信息的再选择及其机制”的报告介绍了对工作记忆再选择模型的提出及通过行为实验和神经科学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该模型的系统验证;英国约克大学心理学系Graham Hitch教授的“Working Memory:Early ideas and later developments”报告分享了Baddeley记忆系统及相关支持证据。西南大学教学名师徐展教授主持“Working memory and human learning promotion”为主题的第二场讨论,英国约克大学心理学系教授Alan Baddeley作为嘉宾和Graham Hitch教授、陈辉教授以及beat365官网在线心理学院教师及学生代表进行了互动交流。
本次论坛有助于凝练记忆、元记忆与学习研究领域前沿学术问题,推动探索相关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和现实问题,加强实验研究、理论建构和实践应用等多角度融合性探索,助力心理学院该研究领域的发展和学科建设。
